學習貫徹陜煤集團、陜西煤業及公司職代會暨工作會、安全環保工作會精神專欄
十余年的煤海生涯,他用無悔展露著青春的光芒;十余年的執著追求,他用堅持督促著前進的腳步;十余年的奮斗足跡,記錄著他人生蝶變的感人詩篇……
陳文,1988年6月出生,2012年參加工作,先后擔任采煤和掘進區隊技術員、區隊黨支部副書記、生產技術部副經理等職務,現任大佛寺礦生產技術部經理。十余年間,他一步一個腳印,從技術員成長為中層骨干,從大學生蝶變成勞動模范,用敢干闖出新路、實干展示風采、苦干結出碩果。先后榮獲彬長集團“先進個人”“優秀大學生”“科技創新能手”等榮譽稱號。
以夢為引,敢干闖新路。2012年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陳文,就下定了“扎根煤海當先鋒”的志向,并為此一路前行。工作中,他勇于將學校里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礦井生產實際相融合,反復鉆研國家標準、制表圖紙及規程措施,在閱讀專業書籍、向前輩學習中,磨礪著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。他針對礦井單進水平低,創新提出了“12551”接續調整理念,抓牢災害超前治理和單進水平提升兩條主線,持續優化礦井采掘接續,礦井實現“一井多區、一區一面、采掘分離”的生產布局,采掘作業互不影響。近年來,他主導和參與的“403采區設計”“402、412采區修改設計”等采區布局設計,為礦井安全、高效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。
以誠為基,實干展風采。陳文在工作中任勞任怨,積極作為,默默無聞中破解著技術管理上的一個個難題。在大佛寺礦40201工作面切眼面臨快掘裝備施工的難題,快掘裝備拐切眼在彬長礦區尚屬首次,無可借鑒經驗時,他在現場與掘進隊、裝備廠家成立專項攻關小組,查閱大量技術資料,多次召開研討會并通過電腦模擬施工過程,最終確定施工方案。拐切眼期間,他將各環節現場情況詳細記錄、匯總,繪制成CAD圖紙,實現拐切眼過程現場還原,并及時優化改進。目前該工藝已在多家礦井推廣應用。
以創為要,苦干結碩果。針對礦井掘進工作面短,搬家倒面頻繁,陳文在井下多次復核設備尺寸,查看運輸路線,優化快掘搬家工藝,首次實現了快掘整機搬家倒面,并實現工期由27天縮減至10天,提高了設備開機率。針對礦井覆合煤層開采時,下覆采煤工作面鄰空順槽變形量大、維護難的問題,他又提出下覆煤層巷道內錯上覆煤層采空區布置,優化巷道應力環境,最終實現40201工作面首次零擴修目標。(大佛寺礦)
編輯:達文娟